腺样体肥大一个不容忽视的小问题
2019-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家新年好,我猝不及防地又更了。这回跟旅行无关,只说一种现在非常普遍的小儿疾病——腺样体肥大。作为这个疾病的亲身经历者,也许这个分享,比旅行的分享更能帮助到其他人。
————————号是我的想发什么就发什么--———
一个月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医院顺利做完了腺样体手术。
一片祝贺中也有朋友留言说,腺样体是啥??我心想,能这么问其实是一种幸运,腺样体肥大这个“小”毛病并没去打扰她和孩子的生活,但是对我来说,小熊四岁半,腺样体肥大已经让我糟心了三年,期间反反复复,也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从公司离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这个状况。直到一个月前终于做了手术,切除了腺样体。恢复以后,晚上睡觉再也没有了拉风箱一般的呼哧呼哧,我甚至需要靠得很近才能听到她的呼吸声。有过经历的妈妈肯定能体会我的这种幸福。腺样体肥大这个问题现在非常普遍,所以,很想把我们和腺样体拉锯战这个过程写下来,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正在因此困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中部分关于腺样体的科普内容,引自小熊的耳鼻喉科医生——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杨宏彦大夫的个人公号“乃杨”。杨大夫在治疗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帮助,我非常感谢她。
先说说什么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一坨类似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免疫器官,位置在鼻腔后部,形状像半个剥开的橘子:
你可能会问,它处在这么咽喉要道的位置,为啥以前没听过?只知道有扁桃体,感冒时会肿大甚至发炎化脓,没听过还有腺样体这么个东西。这是因为腺样体只有小孩才有,从三四岁开始,腺样体会随着孩子的生长慢慢增生,六七岁体积达到最大,直到十岁左右开始自行萎缩。
腺样体增生本身是正常的,因为它是个免疫器官,上呼吸道遭遇细菌病毒感染或者过敏原刺激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频繁反复的炎症刺激,会让腺样体淋巴组织快速地异常增生,一下子变得肿大起来。这种异常的肿大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堵塞呼吸道,同时还会因此引起很多问题。呼吸道过于狭窄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腺样体会堵住咽鼓管造成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呼吸道反复感染经常感冒等等。反过来,呼吸道反复感染,又刺激腺样体进一步肿大,造成恶性循环。如果长期因为鼻子堵塞而张嘴呼吸,还会造成腺样体面容,龅牙凸嘴。
下图是网上找到的比较极端的腺样体面容的例子。但是仔细想想,类似的面容特征,身边也不是没有见过。只不过几十年前大家对这种病还没有现在的防范意识,任由发展,长期的口呼吸最终导致面部产生了一些变形。
开头提到,小熊被这个腺样体肥大困扰了三年。她的三年,也是我备受煎熬的三年。鼻子堵成这样,造成了很多糟糕的状况。
这是小熊去年10月的检查报告,腺样体已经阻塞了2/3的鼻孔,吸气时还能有点空间,呼气时几乎全部堵严实了。她睡觉的时候我总在听,她呼出一口气花的时间几乎是我这个成年人的两倍。
鼻子不通气,睡觉就不踏实。特别是感冒的时候(她患感冒几乎就没有消停的时候),鼻子更不通了。没完全睡着的时候还能有意识地张着嘴喘气,可一睡着一放松,肌肉也放松了,嘴巴就会合上,一合上就被憋醒,就这样反反复复睡着、憋醒、睡着、憋醒……折腾很久才能进入深睡眠,艰难地用仅剩的一点气道维持呼吸,就像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度过大约两个小时的深睡眠期,一翻身又被憋醒……还经常做噩梦。她这样的情况让我每天几乎半宿都无法入睡,简直都要抑郁了。后来通过和别的家长沟通我才知道,这种状况都算是好的,有的孩子半夜被憋的只能坐着睡,甚至只能妈妈整宿整宿的抱着睡……但这种煎熬还在其次,睡眠中长期的气道狭窄会导致孩子大脑供氧不足,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除了不通气,其次造成的状况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严重的话会影响听力。腺样体体积增大,会堵住一条细小的管道——咽鼓管,这是连接中耳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用来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同时还有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
如果咽鼓管的咽部开口被腺样体堵塞,气流无法从咽部进入咽鼓管,就会因气压不均造成鼓膜凹陷。同时中耳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长期积累成为胶状,跟鼓膜粘在一起,影响听力。小熊虽然没有说她听不清,但每次感冒或鼻窦炎发作,中耳炎一定会跟着起来,鼓膜凹陷、发红。如果孩子每次感冒说耳朵疼,或者说听东西发闷,听不清楚,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腺样体肥大对咽鼓管造成了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内镜
第三个症状就是上呼吸道反复感染、鼻窦炎反复发作。鼻子堵了只能用嘴呼吸,没有鼻黏膜过滤空气,细菌病毒更容易侵入上呼吸道。从年夏天开始,小熊光急性鼻窦炎犯了3次,扁桃体化脓2次,其中两次引起了40度的高烧。此外,疱疹性咽峡炎、甲流……幼儿园只要有一波病毒过境,她没有一次能躲过的。之前一直觉得再大一点,免疫力强一点,状况可能会改善,但是现实一次次的疯狂打脸,后来我是明白了,留着肿大的腺样体在那,永远就是一个病灶,它本身就是免疫力差的根源,腺样体的问题不解决,免疫力永远也不会改善。
前面大略说了腺样体肿大造成的各种糟糕症状,以及可能引起的更糟糕的后果。回顾当时的状况,也许可以帮助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致判断一下孩子是不是也患上了腺样体肥大。总之,如果孩子睡觉打鼾、经常张着嘴呼吸、说话囔囔鼻音重、中耳炎频发、耳朵疼、经常感冒……就可以考虑是不是去耳鼻喉科让医生作出判断。
在这多说一句,判断是否腺样体肥大,最直接最准确的办法就是电子鼻咽镜。会给孩子的鼻子喷麻药,全程也就一两分钟,没有太多痛苦。只要孩子放松配合,很快就能完成。
可能你会问说,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治疗吗?当然有。接下来就是我的弯路史。总而言之一句话,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多听医生意见(注意这里是医生意见,不是亲戚朋友街坊百度意见)、理性分析,及早作出判断,该手术坚决手术,不要耽误时间。
———————我是痛说家史的分割线——————
小熊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好了之后鼻涕久久不能干净。当时医生的诊断是过敏性鼻炎,又过了差不多两周,鼻涕才完全好。可是从此以后,鼻子就不那么通畅了。我当时心想,就算是鼻炎,这好了鼻子也该通了吧?可是尽管没有鼻涕,睡觉的时候怎么都是难受。后来的差不多一年半时间里,每次都会因为感冒发烧,引起长时间的鼻涕和鼻塞,睡眠特别差。期间医院,医院,现在回想起来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敲黑板画重点了:没有一个儿科大夫,提到有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导致了鼻塞,所以我们一直是按照鼻炎来治疗的。
期间,我们打疫苗都是在美中宜和,有一次打疫苗体检,我就跟儿科大夫说起这个情况。这位大夫推荐医院去看中医。结果,比黄连还苦的中药喝了两三个月,鼻塞的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在美中宜和以及另一家专门的机构也做了过敏源检测,结果特别的魔幻,美中宜和结果是没找到过敏源,另一家机构测出是对巧克力微微过敏。找不到过敏原,沮丧也就罢了,更气人的是,医院的儿科主任,看了两三次以后跟我说,鼻炎呢,我们给你治到不流鼻涕,就算治好了。至于鼻子怎么还不通,这我也没办法了……我真是谢谢她,让我第一段弯路走的好糊涂。其实不论是鼻炎还是感冒,反复的刺激已经造成了腺样体增生,但阴差阳错,就是没能及时发现病根到底在哪。
病情就这样在反反复复的煎熬,偶尔的改善中来回摇摆。直到3岁时的夏天,有一次去家附医院看病,当时的那位内科大夫(现在好像已经不在嫣然了)提到说,小熊的鼻塞有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也就是说,在症状出现一年半之后,我才第一次听说了这个词。这位医生医院耳鼻喉科的李天成大夫。医院第一次做了鼻咽镜检查,果不其然,后鼻孔已经堵塞了3/4。(当时的检查报告找不到了,就没有贴图)
李天成大夫看完结果以后,当时就建议我们做手术,并且开了术前检查的单子。但是这一次,我没有做。为什么没做,医院离家太远,既没地方停车也没地铁。医院和北大妇儿是两个院区,术前检查得带着孩子在两个院区中间来回跑。当时还是大夏天烈日当头,担心孩子太遭罪。其次,也是很多父母犹豫是否手术的理由——病情摇摆不定。感冒发烧的时候的确是很难熬,可一旦状态好了,就产生侥幸心理,感觉总会慢慢改善。加上还那么小,上手术台会不会大哭……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态也的确可以理解,不过也不可否认,这是我走过的第二段弯路——错失了早做手术的机会。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这一年我换了一份工作,压力很大。每天白天劳心费力,晚上回家,睡觉的时候小熊艰难的呼吸声又像一把锯子在磨着我的心。在公司担心她又生病,回到家又时时刻刻惦记着工作的事不能离线。黑眼圈挂了三层,体重飙了12斤。总之这一年,身心俱疲,内外交困。于是下决心辞了职,自己带孩子,看能不能有什么转机。然而想象中的安宁并没有到来,一进入夏天,小熊接连三次的急性鼻窦炎和化脓性扁桃体发炎,以及四十度的高烧彻底把我击垮了。躺在泥坑里的我已然无力仰望星空,与疾病的缠斗让我彻底清醒了——手术,刻不容缓。给她报再多的兴趣班,买再多的衣服玩具,也不如让她好好的喘口气,也让我好好的喘口气。
下定决心后立刻在嫣然重新做了一次鼻咽镜(也就是前面放的那张图),长期用药让堵塞情况略有减轻。杨大夫跟我说,现在这个情况,不是特别积极需要手术。但是考虑到我们病程已经达到两年半多,一直用的药(孟鲁司特钠、内舒拿)已经无法再继续改善状况了。加之频繁的上感,腺样体已经是病灶和罪魁祸首,做手术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杨大夫是北大医学院出身,给我们推荐了她的师兄——医院耳鼻喉科科的丛铁川大夫。“丛大夫手很稳”,这句话让我一下放下心来。于是放下一切顾虑,老老实实地挂丛大夫的号、耐着性子两个院区来回跑,一项项做术前检查,等住院通知……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开头我发友圈的一幕,手术完成,顺利出院。当然北大的床位不好等,整整等了五周才排到病床。这五个礼拜天天提心吊胆不敢出任何差错,因为感冒发烧是无法手术的,我不想排到床又成一场空。
到现在手术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也终于得到了平静的夜晚……但在恢复期还是出了一点岔子,最后再细说。
发了朋友圈,好些熟人来问腺样体肥大相关的事情。先就手术的情况打消几个疑虑:
1、切完了会不会复发——复发率很低。丛大夫的原话是:基本不会复发。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组织都整个切掉了,怎么复发?
2、手术疼不疼——负责任地说,不疼。手术全麻进行,用开口器撑开口腔,放内窥镜,从口腔切除。切除过程大概只要20-30分钟,术前麻醉和术后观察加起来一共不到两小时。小熊这么矫情,只有麻药清醒以后哭了一会,也不是因为疼,而是麻药让她不太舒服。
3、手术有什么副作用——没有。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全麻有风险,当然会有,但你要知道麻醉师不是吃素的。专业的事情就相信专业的人。或者麻醉药对小孩大脑有影响,比起全麻那点影响,长期缺氧的影响难道不是更大吗?
总之,小手术,放心做,如果情况需要做,坚决做,赶紧做,全程无痛,上午做手术,出来看佩奇,下午满地跑。
当天做完手术的三个小朋友
再答几个疑:
1、如果不做手术有没有可能拖到自愈——前面也说了,腺样体这个东西到10岁以后就慢慢萎缩了,可是如果任由腺样体肥大发展下去,恐怕等不到萎缩,就要尝到恶果了。拖到自愈的也不是没有,但幸运儿总是极少数人。住院期间同病房的小病友妈妈说,他们去协和也看过。大夫说也不是不可能自愈,随着小孩长大,颅腔空间也会随着变大,如果腺样体增生程度不大而且控制的好,也有可能堵塞情况会减轻。他们也抱着侥幸心理抗了一年,但情况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扁桃体发炎、中耳炎……于是坚决来做手术。术中还做了鼓膜穿刺,用来导流鼓室中积累的分泌液体。还有更严重病例,需要在术中鼓膜置管,也就是说专门放一个管子来导流中耳积液。
2、保守治疗能不能控制住——这个问题基本跟上面一样,可能可以,但机会不大。中药方剂这个东西,对小孩的肝肾损伤不可预估,推拿按摩,其他偏方,据我所知带孩子去做手术的家庭基本把这些方法都试了个遍,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因为已经增生出来的组织,除非控制的特别好让它不再增大,否则到萎缩的年龄之前它不会自己变小消失。等随着孩子头部长大颅腔有更多空间从而减轻堵塞,也不是不可能,可是谁能每年冬天全力呵护孩子一次都不感冒??
3、腺样体肥大到底是什么引发的——我专门问了杨大夫、丛大夫和住院医生,但只说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等,是引发腺样体异常增生的主要原因。至于为什么有的小孩被引发了,有的啥事没有,“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但我想,小孩感冒发烧流鼻涕,医院,有可能是一个原因。医院呢?也许是不想被滥用抗生素,不想轻易输液,也许是不想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也许是被一些所谓的“科学育儿”洗了脑,宁愿冒着恶化的风险坐等自愈。可是这么一来,同时也增加了刺激腺样体增生的风险。也许有些感冒真的可以自行痊愈,但是还是那句话,每个孩子体质不同。没有必要为了坚守某些不全面的观念,白白地承担原本可以避免的后果。
4、切腺样体和切扁桃体的关系——腺样体肥大的小孩,很多都同时伴随扁桃体肥大或者慢性扁桃腺炎。如果肥大超过2度,或者已经发生频繁的扁桃体发炎、化脓(一年超过四次),就需要同时切除扁桃体。因为腺样体切除后,咽部的淋巴防御机制只剩下扁桃体,很可能出现扁桃体反应性肿大,再次造成咽部狭窄,阻碍呼吸。这样就需要再次手术。如果同时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小孩会觉得有点疼,比单纯切除腺样体要多恢复一两天。
——————————快说完了————————
前面说的术后的小岔子,说的就是小熊的扁桃体。术前谈话的时候住院医生提到过要不要一并切除,我选择不切。因为术前杨大夫和丛大夫都说扁桃体情况还好,不是必须切除。但手术排了5周,到了术前,扁桃体已经二度肿大,术后又化脓了。没有一起切除扁桃体,这一点是我觉得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事后杨大夫说,治好了这回的化扁再继续观察吧,扁桃体发炎、鼻炎、感冒、中耳炎……这些病也并不会因为切除了腺样体就万事大吉了,该得还要得,但是程度会减轻,病程会缩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是对我来说,每天夜里听见小熊平稳通畅的呼吸,安稳地睡一整晚,已经非常非常非常欣慰了。
关于腺样体肥大,我能分享的已经全部写出来了,如果刚好帮到了你,也可以转发一下,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最后祝所有人,年,万事顺遂,平安快乐。
大小熊麻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