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今年冬至竟这么特殊坚持ldq
2021-4-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比较好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12月21日18时02分
将迎来“冬至”节气,
从这一天起,
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
民间俗称“进九”。
天文专家介绍,
作为本年度重磅天象之一,
“冬至日”这天,
“土木相合”这一罕见天象将现身天宇,
届时,土星和木星这两颗大行星
几乎“挨”在一起,
上演“星星相吸”的精彩好戏。
“土木相合”
平均每19.6年会发生一次,
但像这次角距离如此之近的“同框”现象,
实属罕见,堪称一次“大合”。
这次“大合”是自年7月17日以来
最接近的一次,
下次再这么近的“大合”
就要等到年3月15日了。
民间认为,气始于“冬至”,
所以此时为养生最佳时机。
‘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
我们把冬至养生归纳为四点,
即“躲、养、补、防”。
1第一个字:躲
01躲寒冷冬至后天气渐冷,人体阳气也弱,抵抗力差易患风寒感冒,外出时要做好防寒,以免受凉。
02躲是非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中老年人要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第二个字:养
冬天人体阳气本就不足,因此要减少阳气的消耗,养精蓄锐,保养精气,养生以“静”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过量出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阴可以常按足底涌泉穴,有很好的滋阴补肾作用。
这个穴位在人体肾经的起始部位,是肾经第一个穴位,肾气生发之源。
3第三个字:补
01补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冬天补充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大家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日子,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暖和。
02补营养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后也是进补的好时机,饮食调养自然是最好的方式。
进补又分为温补、平补和滋补,冬季最佳的选择是温补,比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但不宜过量进食,以免上火,可以搭配萝卜、白菜等清热的食材同食。
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健脾补肾,驱除外寒,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脾胃养肾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养肾食材,山药、板栗、红枣、土豆、海参等食材也非常适合。
4第四个字:防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要迎来最冷的时候,是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01防感冒一是要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
二是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流感病毒,有条件的提前注射疫苗;
三是适当锻炼,补充维生素C,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多吃苹果、橘子、山楂、红薯等富含维C的食材,尤其是柑橘类水果。
02防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刺激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按时服药,加强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晨练,最好10点之后再运动。
5数九进补坚持“十个一”
01一个好肉:
鸡肉,御寒补身
在我国部分地区素来有“一九一只鸡”的说法,也有“进九吃鸡”的说法。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身体比较健康,既不体虚又没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鸡肉。
鸡汤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预防寒凉。一定要汤肉一起吃。
02一道好菜:
萝卜炖牛腩,滋养脾胃
在北方,号称冬季吃赛过小人参的白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进补美食,而白萝卜的绝佳搭档是滋养脾胃的牛肉,两种食材一个性温一个性寒,两者一起正好寒热中和,“香”得益彰!
要注意的是,白萝卜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汤汁,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风味鲜美的冬菜。
03一个好果:
桂圆,暖心助眠
桂圆又称龙眼,能养心安神,有助缓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汤,体质偏寒性容易手脚冰冷、晚上难入眠,这时把龙眼干、红枣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帮助入睡。
另外,比较劳心的人也容易耗损心脾气血,吃点桂圆更能有效达到补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虚火旺或有热性体质的人,不能吃桂圆。
04一碗好汤:
当归牛肉汤,温补肾阳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在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
对一般人来说,温补肾阳主要通过药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
05一碗好粥:
红枣芝麻粥,擅补肾气
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有些肾气不足的人就会感觉手脚冰冷。推荐喝红枣黑芝麻粥,能迅速温暖身体,也助于体内微循环,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或便秘者。
06一杯好茶:
乌龙茶,防止干燥
冬至以后,如果进补过多,容易引起内火干燥。而发嘴唇干燥脱皮是最为明显的身体反应之一,而乌龙茶不寒不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所以,多喝点乌龙茶可以缓解由于维生素缺乏而出现的肌肤干裂的情况。
07一种好调料:
生姜,驱寒暖胃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受冻的病人,就可以常喝姜汤来驱寒,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注意,一是冬季吃姜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姜。
此外,天气越来越寒冷,如果我们早晨起来上班,走得急,有时候会吸一肚子的冷气,有的人甚至会觉得胃开始难受。
《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意思是,我们可以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切片生姜,在嘴里含着,让唾液慢慢地和姜汁混合,然后咽下,快到地方了,把姜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这样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气,不受外面风寒的影响。
08一把好豆:
大豆,补充蛋白
天气骤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会趁机侵袭。“饮食方”里第一个强调的就是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抗体的物质基础,而抗体可以帮助人体与外界“异物”作斗争,维持正常免疫力。
针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黄豆、黑豆或青豆等,轻轻松松就能摄入丰富的蛋白质,且不会额外摄入胆固醇。
09一个好穴:
阳池穴,促进血液循环
阳池,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阳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手冷发愁。
10一个好运动:
走路,赶走疾病
俗话说:“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没有;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走路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使气血运行,经络疏通。坚持冬季走路锻炼的人,可大大减少贫血、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
这份冬至养生指南,
专为中老年朋友量身定制,
很全面,很珍贵,很重要!
一定要保存好,送给家人朋友!
祝大家健康快乐地迎接冬至!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