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干货名医大讲堂微课堂孩子睡觉张口
2020-10-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合并扁桃体肥大等,占了耳鼻喉科手术量的超过八成。
腺样体肥大到底是什么情况?
到底应该等它自己萎缩,还是积极治疗?
张口呼吸时间长了会形成腺样体面容,影响颜值,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
我们请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彦球、副主任医师王小亚,为大家支招,畅聊家长们最关心的耳鼻喉科的话题。
学龄前是腺样体肥大高发期
时间长了影响发育和颜值
口腔和鼻腔直接和外界相通,空气、食物中的细菌、病毒、过敏原等要进入体内,必先经过咽部淋巴组织这个“门户”,这里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在机体免疫系统成熟完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腺样体就是咽淋巴环内环上的一个淋巴组织,一般在宝宝半岁过后开始快速增长,到了五六岁(有的孩子三四岁)就是高峰期,因此学龄前是腺样体组织增生肥大高发期。到了成年,大部分人的腺样体会萎缩。
王小亚介绍,因为腺样体位于鼻腔和口腔交界,所有呼吸通气都要从此经过。假如出现腺样体肥大,首先会表现为鼻子呼吸不畅,晚上睡觉呼吸音粗或打呼噜、张口呼吸,甚至出现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需要不停翻身来寻找让呼吸更通畅的姿势(侧卧、俯卧时呼吸会更通畅),因此表现为睡不安稳。
腺样体肥大还会引起临近部位的病变。耳朵和鼻子通过咽鼓管相通,腺样体肥大后堵塞咽鼓管开口,孩子可能会反复发作中耳炎或者突然听力下降。
腺样体肥大时间持续长了,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差,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为嗅觉受到影响,吃饭也不香;长期张口呼吸,增加下呼吸道炎症的几率,还有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门牙突出、牙列不齐、嘴唇变厚、表情呆板……
很多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还会合并有鼻炎、鼻窦炎,是因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恶性循环:
腺样体本身有分泌功能,表面有正常的菌群。腺样体肥大导致鼻腔引流不好,有可能会诱发鼻窦炎,或者引起鼻炎加重。
鼻炎、鼻窦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又是腺样体肥大的重要原因。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孩子,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因此,有其中一个问题都应该及早处理,打断恶性循环。
关于手术的纠结
做不做?
假如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建议带孩子到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由于腺样体位置较深,需要用到影像学的方法才能看到堵塞的情况,常用到电子鼻咽镜的方法,简便、直观,1分钟就能得到结果。
“如果孩子本身已经出现临床症状,医院已经明确诊断有腺样体肥大,肯定需要适当治疗。”陈彦球介绍,绝大部分孩子,特别2~5岁左右较低龄的孩子,首选药物治疗。如果是单纯腺样体肥大而没有其他相关疾病,一般医生会使用鼻用激素、孟鲁司特钠,这一方案是有临床证据支持的。另外,还要考虑有无合并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由于上述“恶性循环”的存在,要同时用药治疗。比如合并鼻窦炎的孩子,需要抗炎治疗、清洗鼻腔,过敏性鼻炎口服抗组胺药、使用鼻喷剂,伴随疾病处理好,鼻塞症状缓解效果会更加明显。
保守治疗1~3个月,假如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要重新做鼻咽镜检查,看看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程度,假如堵塞还超过2/3,可以考虑手术。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进行手术,陈彦球举例,最近收治了一名12岁的腺样体肥大孩子,门牙重叠,牙列很不整齐这个时候还保守治疗会耽误牙齿矫正时间,就直接把腺样体切除,后续再到口腔科进行牙齿矫正。
腺样体肥大不危及生命,而且在长大后腺样体会慢慢萎缩,不少患儿家长都纠结:究竟是做手术,还是等?
陈彦球表示,腺样体肥大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生长发育。如果身高体重和同龄人差不多、外观上没有太大影响,症状不明显,没有打鼾、上呼吸道频繁感染的症状,是可以继续观察的。但如果已经出现这些影响,保守治疗无效后还是建议手术。
麻醉风险?
复发几率?
会否影响免疫力?
陈彦球介绍,在市妇儿医疗中心进行腺样体肥大手术的孩子,大部分为3~5岁的年龄段。年中开展日间手术以来,麻醉完成后单纯腺样体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完成后就停麻药,以求把麻药的影响减到最小。目前进行了三四千例相关手术,没有发生明显术后异常。
王小亚说,目前使用的低温等离子的方法,能够把肉眼观察到的腺样体组织都很好地消融,腺样体肥大术后复发率比以往大大降低,而且低温等离子同时有止血作用,对周围组织创伤比较小、出血少,通过口腔进入也不会在面部表面留下创口。另外,切除了腺样体后,咽淋巴内环上还有扁桃体、咽侧索、舌根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后壁淋巴滤泡等部分存在,对全身免疫力的影响微乎其微。
专家提醒,如果只是单纯的腺样体肥大,手术后张口呼吸的症状会逐渐改善。但张口呼吸可能不仅是腺样体问题,鼻炎、鼻窦炎也是常见的原因,手术仍然还需要治疗,否则鼻子依然不通,张口呼吸的问题很难改善。
过敏性鼻炎
未必随着年龄增长改善
最近很多家庭晚上都会开空调,不少家长发现,一开空调孩子就会开始鼻塞。王小亚表示,这种症状比较像过敏性鼻炎,因为空调过滤网中容易孳生螨虫。
“过敏性鼻炎是个人体质与周围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她介绍,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东成年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是15%~20%,孩子的过敏性鼻炎未必会随着年龄增加而自愈。
她表示,过敏性鼻炎三种治疗法都很重要:
1脱离过敏原,如果有明确过敏原不要接触。对于尘螨过敏,孩子要多到户外运动,家居要注意日常除螨,空调滤网、床褥、厚窗帘、布艺沙发、地毯都容易孳生螨虫,建议多洗多曝晒。
2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让全身炎症反应降低,之后再考虑停药或者减量。不规范的用药炎症反应控制不好。
3对于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现在有脱敏治疗可以在家里面用药,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全身副反应比较少。
八成孩子7岁前曾有两次中耳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岁以前80%的孩子发生过两次以上的中耳炎。王小亚介绍,中耳炎有可能持续耳痛、耳流脓,或者耳朵听力下降,也可能没有耳朵化脓感染、发烧,可能只是一过性的耳朵痛。还有的中耳炎没有儿童表现,但可能有轻度听力下降,家长要多留心,孩子有没有看电视音量比以往大声、别人喊名字反应变慢、对话中反复问“你说什么”等症状。
王小亚表示,不建议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自行挖耳屎,以免误伤耳道甚至鼓膜,医院清理耳屎。耳屎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一般情况下在耳朵里面是松软地堆积在一块儿,平时咬东西、大声说话、走路时,就可能会掉出来。只要当看到耳屎结成团块状无法排出时,医院处理。
专家介绍
陈彦球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年医院耳鼻咽喉科博士毕业。先后在山西医院(-)、医院(-)从事耳鼻咽喉专业临床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9篇,其中第一作者论著9篇。对耳鼻咽喉的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要从事鼻、咽喉疾病工作,如鼻内镜外科手术、扁桃体部分切除、咽喉头颈部疾病及鼾症治疗、变应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王小亚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耳鼻喉及听力学硕士,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儿童听力协会副主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协会委员,临床听力学实践经验丰富。擅长听力障碍的诊断及康复。熟悉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处理,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伍仞
通讯员
易灵敏、周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