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卢庆春草原的呼唤

2021-9-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草原的呼唤()

文/卢庆春

每次外出旅行,我的心情都会无比激动,这次更不例外。因为,这次我是在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这个梦,起自我小学时学过的《敕勒歌》,壮自我高中时学过的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我被诗歌和散文中所描写的那种天高地远、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所陶醉,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一望无际、万马奔腾的画面来,合上书本耳畔就仿佛传来一阵阵高亢嘹亮的天籁之声和一声声悠远深情的呼唤。这声呼唤,牵着我的心,动着我的情,左右着我的思绪,直至把我整个人吸引到广阔无际的草原上来。

蓝天、白云、远山、近水、风车、蒙古包,以及散落在草丛里数也数不清的各色野花和慢慢移动着的牛群、羊群,构成了乌兰布统草原一幅简洁明了的油画世界。这一画面,对于我这个从未涉足过草原的人来说,已足以驱散长途跋涉十二小时后的疲劳和那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足以让我的神经中枢在极短的时间内兴奋到极点。

车窗外,落日里的草原笼罩在一层金色的余辉里,油亮的草叶上反射着星星点点的光芒,就连那些低头啃草的牛羊背上也仿佛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晕。可能是汽车发动机那嘈杂的声音惊吓到了休闲惯了的肥硕的草原鼠,它们骤然间停止了吃草,一个个立起后退,抱着两只前爪,歪着圆滚滚的小脑袋,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紧张地注视着由远而近的汽车,然后便在人们一阵阵的惊呼声中,嗖嗖地奔跑起来,一转身便消失在了隐藏在草丛下边的洞穴里。此时,极目远望,连绵起伏的草原竟有一种大海般的神韵,恢弘,浩渺,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蓦地,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来。是了,诗中所描写的场景,不正是我眼前所见到的一切?诗中的地点,不正是我眼前的乌兰布统大草原吗?只不过,我眼前的草原比诗中的意境多了几份热烈,少了几份苍凉。就在我的思绪随着草原景色的变换而尽情驰骋时,车队已驶进了乌兰布统小镇,继而便来到了我要下榻的红山宾馆里。

一、怡人的气候·喷香的烤肉·草原的夜色

乌兰布统为蒙语,汉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乌兰布统小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距北京四百五十公里,距承德二百六十公里。乌兰布统草原,过去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年8月,北京军区在此建立红山军马场,主要担负着为边防部队养育、驯化、输送军马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山军马场早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牧场已交与当地政府管理。

简单地在宾馆里吃了点晚饭后,我们一家人便来到了乌兰布统小镇的街道上。刚一出宾馆的大院,一股沁人心脾的凉爽便迎面扑来,猝不及防的我顿时打了几个响亮的喷嚏。这凉爽,不是炎热的夏季一阵瓢泼大雨后的那种清凉,而是初春时节或晚秋时节一种透彻心扉的寒冷。环顾四周,但见街道上的人大都穿着长裤和长袖上衣。路两边卖水果的摊子上,一筐筐新鲜的杏子正泛着黄澄澄的诱人色泽。刹那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连串的疑问。中伏的季节,这里的气候咋会这么寒冷?本该五月份就熟的杏子,咋会现在才熟?须臾,我便完全明白了。乌兰布统地处塞罕坝北麓,平均海拔在一千六百四十米左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昼夜温差很大,年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6——29℃,是一个夏无炎热的理想避暑圣地。难怪古代的皇帝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以供自己和皇室成员避暑纳凉。

此时,天还未完全黑下来,然大街上的路灯和商店、旅馆以及饭店门头上的霓虹灯却已闪烁了起来,烤羊肉串、烤羊腿的香味已经弥漫了起来。徜徉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衍生出食欲,很容易让人生发出一种找个地方坐一坐的感觉。烤羊肉串的小贩不失时机地告诉我,这里的羊生活在一种纯天然环境下,吃的是草原上未受任何污染的鲜嫩的青草,喝的是纯净的雪山矿泉水,羊肉肥美鲜嫩,少有膻味。这样的羊肉,别说是经调料腌渍,就是不放上孜然等调味品,单经木炭火的烘烤,就会香味扑鼻,吃后令人回味无穷。禁不住小贩的宣传和香味的诱惑,我们一家人相视一笑,围着一个小小的圆桌坐了下来,点上几十串羊肉串,听着那噼噼啪啪的烤肉声,慢慢地等待着那即将上桌的美味……

夜深了。等我们一家人回到宾馆时,宾馆院子里热闹的篝火晚会已经结束了。匆匆地回到房间内换上一套保暖的衣服后,我们一家人便从宾馆后院的便门里来到了草原上。

循着渐行渐高的地势一路往草原深处走去,越往里走,小镇及宾馆里投射出来的灯光越黯淡;越往里走,夜的氛围越浓烈;越往里走,露水将鞋面打湿的冰凉感越强烈。找一处有石头的地方坐下来,抬头仰望那深邃的苍穹,但见黛兰色的天宇里,颗颗繁星犹如一枚枚晶莹剔透的宝石点缀在一块湖蓝色的幕布上,又如一双双童真的眼睛在调皮地一眨一眨地窥探着人世间的一切。忽有萤火虫从眼前飞过,惹得从未见过此类昆虫的妻子和孩子一路欢呼追赶。此景此景,使我想到了孩子时代的夏夜在老家场园里乘凉的情景,想到了那种耳听昆虫鸣、手把凉扇摇的农村慢生活节奏,思绪便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但一别故乡三十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乡哪还有夏夜乘凉的人影,哪还有听着故事、数着星星入睡的场景?城乡的巨变,在给人们带来丰厚、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慢慢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心态,时下要想平心静气地去体会一下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种种感受,似乎已经真的很难很难,甚至是一种奢望。

夜风拂面,旷野无边,天籁声声,繁星点点。哦,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又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想不到在这远离故乡一千二百多公里的乌兰布统小镇,年愈五十的我,又能重温了一段孩子时期才有的童话般的美妙场景,又亲身体验了一回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无与伦比的宁静……

二、缤纷的野花·挺拔的白桦·浑圆的马勃

七月的乌兰布统草原,简直就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徜徉在绿油油的没膝深的草丛里,呼吸着甜丝丝、湿润润的清新空气,迎着太阳光的方向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草原就像一块硕大无朋的绿毯,那白的、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等各色野花点缀期间,灿烂夺目,熠熠生光。微风吹拂,绿浪翻涌,红黄若现。此刻,别说是好动的孩子和爱美的女人,就是我这个五十岁的男人也禁不住诱惑,弯腰仔细地欣赏起那一朵朵、一片片的野花来,并不失时机地掏出手机给花儿们留下一个美丽的倩影。妻子和女儿也是第一次来草原,她们尽情地摆出各种姿势和五彩缤纷的野花合影留念。

草原深处,两个妇女和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正在埋头采花,看他们的装束穿戴应该是当地的牧民。当我走到他们旁边时,那个男人冲我友好地笑了笑,但他的两手却仍在不停地采摘着我刚才看到的一种金黄色的花。我问这是一种什么花,你们采这么多鲜花干啥?男人拍了拍挎在身上的竹筐说,这种花叫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咽炎、扁桃体炎、口疮等病。蒙古人以肉食为主,吃多了自然消化不好,且容易上火。在以前那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每当牧民上火时,就用晒干的金莲花泡水喝。喝不了几次,火就消了,病就好了。说着他又指了指不远处一株形状似风铃一样的蓝色花朵说,这叫翠雀,我们这里叫鸽子花。这花全株有毒,但却是根治牙疼的好药;那白色的叫紫斑风铃花,全草可以入药,性凉味苦,主治头疼;那红色的叫山丹花,能活血祛瘀,解毒消肿。男人说着走到一株蓬勃盛开、花朵独特的野花旁,顺手拽下一根枝子说,这叫干支梅,也叫二色补血草,具有强劲的补血功能。花朵初开时是紫色和粉红色,但一旦成熟,就会变成雪白色,且永不脱落,是装饰家庭再好不过的花了……男人如数家珍一样地向我解说着,我真的有了一种“一步踏三草,草草都是药”、真的有了一种乌兰布统草原是一座天然的医药宝库的感觉。

告别了采药人后,越野车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沿着一条不算平坦的土路一直向前驶去,开阔的视野里陡然间出现了一片莽莽苍苍的白桦林。

对白桦林,之前我一直是在电影、电视或摄影图片上才见到过它的影子,但这却一点也不影响我一直以来对它的好感。这不仅仅是因为白桦那伟岸、正直的品格像极了家乡的白杨树,像极了一队队排列整齐守卫家乡的哨兵,也不仅仅是因为成片的白桦林所焕发出来的那种磅礴的气势能给人一种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白桦树树身之上那一只只褐色的眼睛。我仿佛觉得,每一棵白桦树都是一尊圣洁的女神,更仿佛觉得,那一只只流露着或悲伤或哀愁或喜悦眼神的褐色眼睛,似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讲述着一段段凄美缠绵的情感;对白桦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俄罗斯的那部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电影。影片中的那几个漂亮的俄罗斯姑娘,为捍卫自己的家园,在同法西斯歹徒做了殊死的搏斗后,壮烈地牺牲在了寂静的白桦林中。从此,白桦的影子,白桦的精神,便深深地植根在了我的脑海里。今天,当我迈步走进茂密的白桦林,抚摸着它那光滑的树干时,这种感觉竟是那样的强烈。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这种想法切不切合实际,更不知道这种想法究竟是对还是错,但此刻一种凄美、悲壮、崇高的情感却强烈地冲击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驻足林间,心胸如洗;侧耳细听,万籁俱寂;凝神静望,通透空明。白桦树以其纯正质朴的品格和不畏严寒、勇于向上的精神,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让我的灵魂在朴素的唯美中又一次地得到了升华。

离开白桦林后,越野车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驶进了一片稀稀疏疏的山榆林中。林子之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正欢快地流淌着。同行的十多辆车,都不约而同地开进了溪水中,加足了马力地向前奔跑着。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声,洁白的水花溅起一丈多高。妻子将车停在了林子里,望着同行的车队那一阵阵发疯似的奔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知道,妻子是不会去干这样的傻事的。果然,妻子下车后叫上我和女儿散漫地向榆林深处走去。“快看,蘑菇!”女儿大叫了起来。循着女儿奔跑的方向,我惊喜地发现草丛里真的散落着一个个馒头大小的雪白的蘑菇。女儿像得了宝贝一样地将蘑菇摘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抚摸着。我也拣起一个蘑菇掰了开来,那洁白的蘑菇肉便立刻喧腾腾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蓦地,一副童年时期的画面便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夏季,雨后的林间,柔软潮湿。一个个的马勃像是听到了出征的号角,争先恐后地钻出了地面。就在我和小伙伴们刚想采摘时,一个浑厚的声音从我们身后响了起来。“别动,那是药,不是蘑菇!”见我们不怎么相信,发话的老汉变魔术似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干馒头似的东西一掰两半说:“这就是你们要摘的马勃。瞧,里边都是黑色的的药面,要是不小心弄伤了手或别的地方,可以将这些黑粉末压在上边,血马上就会止住。”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妻子和女儿听的时候,一个拄着单拐的老汉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告诉我女儿,马勃也叫马勃菌,因形状像马粪,当地人又叫它马粪包。之后,他问我是不是学医的,要不咋会对一般人都不认识的马勃这么清楚。当我如实相告后,老汉无限惋惜地叹了口气说,你要是学医的就好了,那样,也能给我这风湿病出个治疗的方子。像我这样拄着拐杖走路,连那两头毛驴也放不了。老汉说着,抬起拐杖指了指不远处的小溪边上两头被横冲直撞的越野车惊扰得慌慌张张的毛驴。此刻,我张了张嘴,竟一时羞愧得不知道该对这个身有残疾的老汉说些什么。

三、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肥嘟嘟的牧草

故乡也种油菜,但那是当蔬菜吃的。为了留下种子,才在地头上剩下那么几棵,等待它慢慢开花结籽。然稀稀拉拉的几株油菜花,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产生出一种惊叹的感觉来。但当我在乌兰布统草原一脚踏进油菜地,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里时,我却真的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惊叹。那焦黄的花朵,恣意张扬、耀眼夺目,密密麻麻地开成一束,挤挤挨挨地连成一片,无边无际,接天连地。给人一种油画般艳丽、泼彩般酣畅、云霞般潇洒、火焰般飘逸的真实感觉,给人一种返璞归真、无拘无束、心胸开阔、物我两忘的真切感悟。金色的蜜蜂穿梭于花海里,嗡嗡嘤嘤之声不绝于耳;彩色的蛱蝶追逐嬉戏于田地间,优雅的舞姿婀娜翩跹;快门的咔咔声、人们的惊呼声、叫好声混杂在一起,连坠成一片,声势一阵高过一阵。

此时,望着我那一会儿低头嗅着甜丝丝的花香、一会儿又笑靥如花、一会儿又如醉如痴地站立在花间的妻子和女儿,我的脑海里竟也生发出了一种童真的感觉来,好想在这样的天地里尽情地赤足奔跑一番,好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痛快地酩酊大醉一回。然后,枕着花香,静静一眠,让一切都统统地融入自然,还世界一清新、宁静;让一切都悉数地充满浪漫,还人间一澄澈、纯真。

体验了油菜花的热烈,便忘了季节的界限。若不是亲眼相见,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炎热的七月对于乌兰布统草原来说,只不过是时令里的仲春。

当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呈现于我的眼前时,我都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然当我亲手拽下一棵正打苞的麦苗,剥出里边柔软的麦穗时,我又不得不相信我所见到的真实的一切。如果说刚才在油菜花海里嗅到的是一片清香之气,那么,此时此刻冲开我心扉的便是一片清新之味。蓦地,我懂得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含义,脑海里畅想着若是这里金黄的麦浪翻滚时,我的故乡又会是一幅什么景况?

我的这种疑惑还没得到释解,一种看去像是麦苗样的碧绿的植物又涌现在了我的视野里。若不是它那已经秀出的穗子泄露了天机,我还真的以为我见到的这片叶子肥嘟嘟的植物就是麦苗。当地的导游笑着告诉我,这是一片人工种植的优质的牧草。这种牧草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它的亩产量高、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乌兰布统草原有时十月份就飞雪连天,没膝深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整个草原,一直到来年春暖花开之前,都是一片白皑皑的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草原上的牛羊、马匹等牲畜,就是靠吃这种牧草才能存活下来。听着导游的解说,我不由得对眼前的牧草产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来。

草是平凡的,甚至是有点卑微的,但草又是伟大的,高尚的。随处可见的牧草,养育的不仅仅是草原上数也数不清的牛羊驼马,更滋养着整个草原人鲜活的生命,乃至整个世界不灭的魂灵。

四、捉黄鼠·放风筝·骑马

漫步草原,最常见的就是那些机警的草原鼠了。导游说这可不是个好东西,糟蹋牧草不说,深深的鼠洞还会使奔跑的马匹折断前腿。这种草原鼠,是地栖松鼠的一种,毛黄腿短,善于奔跑,眼大耳小,尾短爪利,牧民们称之为“大眼贼”。

同行者中,早有好事者提前准备下了满满一塑料桶水。当行驶的越野车惊起草丛中的黄鼠慌不择路地逃进洞里时,一行人便兴致勃勃地跑到鼠洞旁,将塑料桶内的水倒进鼠洞里,然后便凝神静气地等待着黄鼠从洞内窜出。不一会,被淹得浑身湿淋淋的黄鼠便泥鼠一般地从鼠洞内窜了出来,没命般地在草原上奔跑起来,找准机会便想往附近的鼠洞内钻。早已等候在此的人们怎肯轻易让它逃进洞内,在封锁了附近的几个洞穴后,一群人你追我赶、大呼小叫地追着黄鼠又踢又打,直把个黄鼠弄得吱吱乱叫。期间,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抬腿正想踢黄鼠时,急了眼的黄鼠突然身子直立起来,张嘴便扑向了小男孩。男孩显然没有料到黄鼠会反击,吓得节节败退,黄鼠则乘机钻进了洞里。被此情此景逗得哈哈大笑的大人们又把水灌进了这个洞里,惊魂未定的黄鼠又嗖的一下跑了出来,踉踉跄跄、七歪八拐地奔跑起来,全然没有了刚才那股勇猛劲。此刻,一个胆大的女孩竟赤手抓住了黄鼠的脊背,愣生生地将它按压在草地上。围观的大人不敢怠慢,赶紧用一个盛方便面的透明的塑料盒子将其装了起来。捧着盒子,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待孩子们玩够了,大人们才将盒子中的黄鼠放了生。如此情景,早已被专门伺候在一旁的摄像师尽数摄入影像里。如此游戏,开心的不仅是孩子,大人们也跟着聊发了一会少年狂。

连绵起伏的草原,稍有一点风丝就会产生很强的上升气流。停车休息时,孩子们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风筝,央求家长将风筝放飞了起来。一时间,苍茫的草原上,便出现了一幅孩子们牵着丝线、大人们举着风筝的温馨画面。蔚蓝的天空里,便飘荡起了一片五彩的云朵。女儿虽大,但童心未泯,对放风筝仍充满了乐趣。就在我和女儿放飞风筝的期间,妻子从后备箱里拿出了一顶简易帐篷,麻利地将它支了起来。稍后,她便侧躺进帐篷里,悠闲地看着我和女儿在草地上孩子般地奔跑。我敢说,此时妻子的心是平稳的,她不会再像女儿童年时期一样,担心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放不起风筝,也不会担心密如蛛网的电线缠绕着风筝,更不会担心会发生高压电伤人的事故。

哦,越来越繁华的城市里,若是有这么一块空旷之地,能放松一下大人们的心情,能放飞一下孩子们的梦想,该多好!

牧民们可能早就适应了旅游给草原所带来的一切变化,早就摸透了内地人没骑过马的心性,就在孩子们尽情地放风筝的时候,一匹匹浑身闪着缎子面般光泽的马匹呼啸着从远处飞奔而来,猎猎马鬃在太阳的映射下闪着熠熠光彩。及至近处,一声长吁,缰绳一勒,马匹后腿直立,前腿一收,以一个潇洒漂亮的姿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此情景,就连大人们也禁不住诱惑,跃跃欲试地想乘骑一番。于是,可笑的一幕便发生了。

当牧民连劝带说地将人们战战兢兢地哄上马后,我还没见哪一个大人或孩子敢在马的后屁股上猛拍一掌,让马奔跑起来。通常都是双手紧抓马鞍上的铁环,双脚紧扣于马镫内,生怕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孩子们全然没有了刚才灌黄鼠、放风筝时的勇气与激情,大人们全然没有了驾车冲上陡峭沙山的胆量和在溪水里飙车的豪迈。当牧民们牵着马一路小跑地转完偌大一圈后,下马后的孩子便一下哇哇怪叫着扑向妈妈的怀里,而那些下马后的男人们此刻再也顾不得女同胞们的嗤笑,在牧民们善意的取笑里赶紧捂着裆部蹲在草地上……

五、乱扔的垃圾·刺眼的白沙·深深的沟壑

在通往五彩山的路上,我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草地上有一片狼藉的塑料瓶、方便面纸盒、奶盒,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悬挂在低矮的灌木丛上。我不知道这是哪一个旅游团队制造的垃圾,更不知道是一些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将一些本不该留在这里的东西留在了这里。我只知道凡是来此旅游的人,都是些经济条件比较好,或受过高等教育,或在内地城市工作、生活,或是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头面人物、光鲜人群,我只能从那些退了色的包装纸上猜测出,这些垃圾已经在这里存在了好长时间,并且还将好长时间地存在下去。记得在刚进景区大门不远处的草原上,我曾见过几个推着独轮车捡拾垃圾的环保人员,然要想让区区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环保人员,深入方圆几百公里的草原深处来捡拾这些垃圾,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去东沟景区的途中,一道道深深的沟壑、一处处不毛的沙地映入我的视线,我不知道为什么完整的草原上会出现这样的沟壑,也不知道深深的沟壑旁边总会有两道明亮的车辙,更不知道绿油油的草原上咋会突然出现白癜风一样的沙地。我只知道,那纵横的沟壑和一块块刺眼的白沙地,像无数的针尖一样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停车照相时,我把我的疑惑告诉了一个正在放羊的中年汉子。他听完我的话后,仰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无限惆怅地说了一句令我震惊的话语:旅游业的兴起、草原的过度开发、人为的破坏、自然的原因,使原本美丽的大草原像生了秃疮一样千疮百孔,像动了手术一样痂疤条条。他告诉我,今年的草原,是近五年来牧草长势最好的一年。然而就是这样,单靠牧养也不能完全改变牧人们相对拮据的生活状况。而那一道道的沟壑,就是像你们这样的游人来此游完后,留下的车辙被草原上的雨水长期冲刷的结果……

我已听不清牧羊人随后对我说的那些话,只觉得自己就像那天捉住的草原鼠一样在糟蹋着美丽圣洁的草原。之后,我满怀歉意地给他递上了一瓶水。牧羊人扬起脖子喝了几口后又说道,真希望大草原有一天能恢复原来草没牛羊的样子,真希望草原能维持住天蓝云白的状况。

起风了,凉爽的草原风清新、迥劲,一团团的乌云自天边滚涌而来,远处的山、近处的树、脚下的牛羊瞬间便被笼罩在了一层灰色的幕布里。说话间,鞭子一样的雨便哗哗啦啦地下了起来。

风雨中,我仿佛又听到了草原深处传来的那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只是这种母亲一样的深情呼唤里,此时已包含了一丝哀愁与悲凉;风雨中,我仿佛听到了一首宛转悠扬而又发人深省的歌曲在草原上回荡:“这里的花最红,这里的草最绿,这里的天最蓝,这里的云最低,这里的空气最清新,这里的草原最美丽”……

作者简介

卢庆春

作者简介:卢庆春:男,51岁,中国公安文联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6部,长篇小说2部。现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河口分局。

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opd.com/ynyzz/11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