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微软创始人保罗middot艾伦
202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保罗·艾伦
比尔·盖茨的发小儿
微软联合创始人
10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65岁
保罗的一生“彪悍而伟大”
二十几岁就凭微软赢得亿万身家
年更是以个人净资产亿美元
位居福布斯全球榜第44位
然而,淋巴瘤终止了他的开挂人生
无独有偶
新闻联播主播罗京
《滚蛋吧!肿瘤君》的漫画家熊顿
……
也是被淋巴瘤夺去了生命
左图:罗京右图:熊顿
可恶的淋巴瘤到底是什么?
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瘤?
淋巴瘤有什么早期症状?
如何预防淋巴瘤?
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完整的名字叫做“恶性淋巴瘤”,临床上没有良性的淋巴瘤。
与其他许多的肿瘤一样,目前对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淋巴瘤的其中一个病因,是淋巴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失衡。除此之外,细菌、病毒的感染,以及环境的污染也能成为致病因素。一旦免疫功能障碍,无法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癌变细胞,患淋巴瘤的风险就会增加。
淋巴瘤中的异常淋巴细胞
淋巴瘤的恶性程度不算最高,但发病率增长速度却很快,已经跻身我国常见十大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年增长率为3%~5%,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
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远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什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怎样?
淋巴瘤其实是一个统称,它的分类分型极其复杂。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大致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个大类,它们又各自分为许多小类。
这两类在发病年龄、症状、恶性程度、治愈率、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归类如下。
霍奇金淋巴瘤(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发病比例
约占总数10%
约占总数90%
发病年龄
双峰
20~30岁,男女相当
50岁以上,男多于女
各年龄段都有
年龄增长发病率高
男多于女
儿童中此种多见
首发部位
无痛性、进行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和锁骨上多见
浅表淋巴结或结外组织器官浸润,全身各处都有可能
发热特点
周期性或不规则热多见
持续性发热多见
全身症状
盗汗、瘙痒、疲乏
少见
特有症状
饮酒后淋巴结疼痛
无
扩散方式
单个淋巴结开始,向邻近淋巴结由近及远扩散
跳跃式扩散
治愈率
十年生存率约80%
十年生存率平均约60%
虽然最终夺取保罗生命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但其实两种淋巴瘤保罗都经历过
他29岁时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
经历了两轮放疗和一次骨髓移植手术治愈
25年后再次确诊为四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经过R-CHOP方案化疗
治愈11年后逝世
从初次诊断淋巴癌之后
顽强生存了35年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么长的生存时间
是用钱砸出来的
但事实上亿万富翁接受的
是淋巴瘤的标准治疗
治愈率主要与癌症的类型有关
而且除传统的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外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对淋巴瘤有很好的疗效
整体来说
淋巴瘤是预后很不错的恶性肿瘤
哪些人更容易得淋巴瘤?
纵观淋巴瘤患者
虽然年龄性别不同,患癌类型不同,结局不同
却有以下的共同点
工作和心理压力大
饮食作息不规律
长期过度疲劳
锻炼运动偏少
长时间接触电脑辐射……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都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也是淋巴瘤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淋巴瘤的患病率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微生物感染:HIV、EBV、丙型肝炎病毒、Kaposi肉瘤病毒-8、成人T淋巴细胞病毒I/II型、幽门螺杆菌等均与某些类型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
化学因素:环境、食品、装修、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等,如苯、芳香族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染发剂暴露增加患淋巴瘤风险。
物理因素:淋巴瘤发病不仅与吸收辐射剂量有关,而且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30岁以下接受辐射的人群中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比其他没有接受辐射的人群高。
遗传因素: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而目前仍无确切证据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具有遗传背景。
既往疾病和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基因缺陷性疾病、黑色素瘤或皮肤癌等均会增加淋巴瘤发生几率。而既往的放化疗史也会增加淋巴瘤的患病几率。
淋巴瘤有哪些早期症状?
淋巴癌被专家称为“沉默的癌症”,临床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表现复杂,可以说是遍布全身,千变万化。
人体的淋巴系统
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小病”非常类似,容易误诊,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最明显的早期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热);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淋巴瘤?
事实上,引发淋巴瘤的各种因素里能够人为干预的很少,更多的还是遗传、环境污染这样的不可控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先从能够预防的部分做起,例如及时治疗病毒感染、远离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可能减少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是减少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共同原则。
参考资料:
①医学界肿瘤频道《专家解读淋巴瘤:诊断难且发病年龄跨度大,这些症状需注意!》
②菠萝因子《「十大癌症」各有哪些征兆?该如何检查?》
③丁香医生《如何让「肿瘤君」从我们身边越滚越远?》
④丁香医生《这9种症状可能是癌症前兆,一旦发现要当心》
⑤丁香医生《哪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编辑:郭正责编:申杨
图:网络
添加健康中国头条星标
了解健康知识不迷路
方法如下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