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识东海野生大黄鱼是怎样消失的

2022-8-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上世纪50年代,福建有一种叫“敲罟”的作业方式,敲罟就是许多船一起敲竹板,在水中产生共振,大鱼小鱼一起脑震荡,造成灭绝性捕捞。

大黄鱼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短短二三十年里,便濒临灭绝,令人痛心。

谈到大黄鱼消失的原因,一位浙江水产专家曾说:“上世纪50年代,福建有一种叫敲罟(gu,音鼓,系方言音译,一般作“舟古”,或罟,或鱼古。)的作业方式传到浙江,迅速推广。大黄鱼是石首鱼科,头骨中有两枚耳石。敲罟就是许多船一起敲竹板,在水中产生共振,大鱼小鱼一起脑震荡,造成灭绝性捕捞。80年代后期,野生大黄鱼就绝迹了。”

专家的一席话让我们感到一点内疚,觉得有必要弄明白事情真相。据年出版的《平阳县志》载:“年6月福建惠安县渔船,在石坪乡(今苍南县)海面开始敲罟捕捞大黄鱼获得高产,渔民纷纷仿效。”

“敲罟”是大黄鱼的终极渔法和罪魁祸首

敲罟作业原理解析

敲罟作业是一种利用声学原理的高科技渔法。一般是中间两艘大渔船(称罟公罟母)张好网,再用二三十条小船在大船前围成半圆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摇橹,两人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发出巨大的合音,声波传入海中,引起黄鱼的耳石共振,导致昏迷死亡,船队渐渐合拢,昏死的鱼群被赶入大船张开的网中,一网打尽,产量极高。通常,人们称两艘大船和数十条小船的一个组合为一艚。

年春汛时,渔民大批量的使用敲罟作业,捕捞的大黄鱼总产量达到了常年的20余倍。鱼多价贱,大黄鱼跌至每斤五六分钱,更多幼鱼则堆在滩头腐烂,当作肥料。

年浙江省委通告停止敲罟作业。转眼来到饥饿的年,在面临“救人还是救鱼”的选择时,敲罟作业又复苏了,导致年国务院下达《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文革”期间,又开始了第三次敲罟作业,至年初终止。此时,大黄鱼已经所剩无几。

据《福建省水产志·附录一:大事年表》称:“年3月,东山、诏安县部分渔民聘请广东广澳乡敲罟技术员传授技术,开始发展敲罟作业。”

《福建省科学技术志·水产》“敷网”条叙述得更详细:“年初,省水产局聘请广东省技术员在东山、诏安以撑开敷网进行敲罟作业试验,年,作为‘一种近海的先进作业’在全省推广。年,全省敲罟作业达60多艚。同年5月,国务院发出指示,敲罟作业作为‘一种有害渔法’被禁止。上世纪60年代,此渔法一度违禁复起,后被禁止,但福建省大黄鱼资源已遭严重破坏。”

惠安县崇武就是在全省推广敲罟技术时新学的。《崇武镇志·渔业》谓:“此作业年引进后大发展,因对资源破坏严重,年禁止使用,9月底全部转业。-年再次出现,年禁绝。”事实上,崇武渔民只是敲罟作业的一个偶然传播者。

“广澳乡”属于广东汕头市。据李开洲《南澳罟艚歌》一文介绍,《南澳志》明确记载,南澳的敲罟技术是明嘉靖年间(-)从饶平大埕乡学来的;年,南澳已有敲罟作业28艚,解放前夕剩5艚;南澳至今还保存不少古代敲罟渔歌。南澳县属汕头,饶平县属潮州,均与福建东山和诏安两县相邻,同属闽南方言区。

看来,敲罟作业的源头在广东潮汕地区。这种古老而先进的渔法,在该地秘密流传了多年,连其左邻漳州人都是半个多世纪前专门拜师学会的。但它威力巨大,一旦出鞘,随即终结了统治中国海洋渔业数千年的大黄鱼时代。

转载声明

转载自,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海鲜指南一起探寻全球最好的海产品!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opd.com/ynyyf/12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