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小儿推拿治疗腺样体肥大

2018-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如何运用小儿推拿治疗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腺样体肥大是由于儿童时期反复感染,如鼻炎、扁桃体炎、反复感冒等刺激引起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导致呼吸不通畅的一种病症。

症状

反复鼻塞、睡时张口呼吸,打呼噜、睡眠不安,翻身多、仰卧时更加明显,严重时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危害

1、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骨发育,形成特殊面容,即“腺样体面容”。

2、长期鼻塞,呼吸不畅,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影响心肺功能。

3、易出现反复感冒、中耳炎,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因此孩子出现以上述症状,家长要警惕是否有腺样体肥大,及时检查治疗。

、、小儿抗病能力差、易生病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生病反复刺激鼻咽部,导致腺样体瘀结肿大。临床以此两种证型多见;一是小儿阳气不足,肺脾气虚;二是长期饮食积滞,内有积火,日久伤及气阴。

、、小儿推拿方法在治疗该病是以调理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以补脾益肺、消积化滞,滋阴补气降火;配合鼻部局部操作,促进鼻咽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散瘀结,通鼻窍,从而缩小腺样体。

病案(一)

年8月2日

李小朋友,5岁,2年来晨起打喷嚏,流鼻涕、揉眼睛,平时差不多1个月感冒一次,家人甚是烦恼。医院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抗过敏药口服和滴鼻药滴鼻,症状时好时坏。三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反复流鼻涕,鼻塞,夜间睡时打呼噜、张口呼吸等症状,家长开始以为鼻炎发作未重视。两周后出现睡时打呼噜更加明显,睡不安稳、翻身多,白天亦张口呼吸、家长才重视,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90%、过敏性鼻炎。连续用药两个多月,症状反复,复查腺样体仍为90%,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家长不愿手术,经人介绍前来找我治疗。

刻下症:鼻塞、张口呼吸、面色偏白、形体消瘦,汗多、手足凉、胃口差、舌淡、脉浮细、平素易感冒;证属肺脾气虚。

由于小孩难喂下中药,仅用推拿方法。以补脾益肺,散结手法。选穴:补脾、小天心、内八卦、四横纹、小横纹、推三关、鼻部操作、肺俞、足三里、捏脊。

一周后家长反应,小孩自从推拿后睡时打呼噜有所减少,睡眠稍安,鼻塞减轻。但此病为慢性病,难以短期恢复。我做出调理方案,每周推拿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后来症状越来越轻,经4个疗程调理后。孩子睡时已经很少打呼噜,无鼻塞和张口呼吸症状,感冒明显减少,4个月时间仅有一次感冒,偶有打喷嚏。后检查腺样体为60%,

应家长要求,每周仍来做推拿1次以增强体质,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案(二)

年11月6日

郭小朋友,6岁,1年前由于鼻塞、睡时打呼噜、张口呼吸,医院诊断为腺样体肥大85%,反复用药3个月,症状时轻时重,期间又做鼻腔镜检查2次,最大一次为90%,最小一次为85%,鼻塞症状严重,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家长了解腺样体肥大的危害和术后复发机率大,不想手术,经朋友介绍前来找我治疗。

刻下症:鼻塞、口臭、口唇红、多汗、手心热、大便偏干、脾气急、睡时打呼噜、张口呼吸、舌苔白厚腻、脉细偏滑。平时易感冒、感冒后常常咳黄痰、喜肉食、不吃蔬菜。证属气阴虚兼有食积。先给予化积食中药调理配合推拿,后以补气阴,软坚散结,通鼻窍中药调理1月配合推拿。

推拿穴位: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清揉板门、四横纹、小横纹、二马、涌泉、下推七节骨、鼻部操作,每周3次,一月为疗程,经过5个月调理,后复查为65%,现已无鼻塞,睡时无打呼噜,睡眠安,嘱暂停推拿,清淡饮食,少食肉,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推拿总结

1、增强自身的整体抗病能力,是彻底治好此病的关键。

2、根据不同证候灵活用以不同手法和穴位,饮食积滞者。用以消积化滞、清热,化瘀散结;偏阳虚者,以补益阳气,化瘀散结;有脾胃虚弱,补脾胃,有肺虚则补肺。

3、此病为慢性病症,短期难以收效,需坚持长时治疗,至少每周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

4、调整日常不良饮食习惯,易积食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适当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肉食及油炸食品。偏阳虚者,以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常喝温热水,不宜喝冷饮和冷饮料,少吃水果,特别是寒性水果。

5、急性发作期可以配合中药调理,以缩短病程。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应尽快控制鼻部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腺样体肥大值得推广,安全无副作用,按时推拿,多能收效。

          

(房医生







































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opd.com/ynyzd/7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