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干货2017年放射医学技士考试重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常规扫描技术
(一)各部位扫描常规
1.颅脑颅脑CT检查用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为听眦线或称眶耳线(orbitomeatalline,OML),即眼外眦与外耳道口的连线。如果着意观察后颅凹,可以取听眶上线或眉听线,即眉弓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口的连线。鞍区病变常常用冠状位扫描,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头部过伸,仰卧时取颏顶位,俯卧时取顶颏位.摆好位置后倾斜扫描机架,使冠状扫描层面与OM线垂直。常规颅脑扫描常不需要螺旋扫描,层厚5mm,层距5mm为最佳选择。
2.头颈部眼眶、副鼻窦、颞骨扫描常常需要加扫冠状位。颞骨应当用HRCT模式。除颞骨外,眶、副鼻窦、咽喉、甲状腺扫描中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增强扫描。
3.胸部扫描范围由肺尖至肺底界。如果发现肿瘤,则应当包括肾上腺区,因为这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必须用螺旋扫描,层厚不得厚于5mm,如果观察肺间质改变,则需要用HRCT模式重建肺窗观察。发现肺及纵隔病灶后一定要再行增强扫描,用以区分病变和正常结构,鉴别病灶的性质。
4.上腹部扫描范围根据要求制定。层厚不宜超过5毫米,螺旋扫描是必要的。增强扫描尤其是时相增强扫描时非常必要的。肝脏要进行肝动脉和门静脉两期扫描,必要时加扫延迟期。胰腺要进行胰腺期和门脉期两期扫描。
5.泌尿生殖系统注意平扫前不要做对比剂试验.以免把肾盂内的对比剂误认为是结石。螺旋扫描模式,层厚不宜超过5毫米。发现病变后必须进行增强扫描。血尿患者必须延迟到肾盂内及膀胱内充盈好对比剂,以检出肾盂内或膀胱内小的病灶。
6.骨关节系统扫描范围根据临床要求,螺旋、薄层、高分辨力模式扫描是必要的。如果有软组织改变,应当增加增强扫描。
(二)高分辨力扫描
1.概念着重提高空间分辨力的扫描方式。具体条件是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矩阵(=大于等于×)及骨重建算法。这样条件扫描出的图像较常规扫描的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而且组织边缘勾画锐利。
2.应用HRCT主要用于:①观察骨的细微结构,如显示颞骨岩部内半规管、耳蜗、听小骨等结构;②观察肺内微细结构及微小病灶结构,如显示早期小叶间隔的改变或各种小气道改变。
(三)靶扫描(targetscan)
1.定义感兴趣区的放大扫描,即先设定感兴趣区,作为扫描视野,然后扫描。可提高空间分辨力。
2.应用扫描后的放大并不能提高空间分辨力。靶扫描的结果是放大区域内成一矩阵,同样的矩阵,扫描范围越小,像素越小,空间分辨力越高。这样对放大区域内的组织,靶扫描图像空间分辨力明显高于普通扫描后图像放大的同一区域。
(四)增强扫描
即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常用于常规颅脑扫描,即注射完毕对比剂后进行扫描。不适合对增强时相要求严格的扫描。对对比剂注射速率、延迟时间要求不是非常严格。
2.时相扫描由于不同脏器、不同病理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方式不同,根据这些不同进行不同延迟时间的扫描就成为时相扫描。例如,在肝动脉供血的时相内扫描称为肝动脉期扫描,在胰腺动脉血供最高的时相扫描称为胰腺期扫描。不同的时相需要不同的延迟时间,如何确定好延迟时间是时相扫描成功的关键。当然,也要设定合适的对比剂注射速率,才能发挥好时相扫描的优势。早期的时相扫描应用统一的延迟时间,已经证明由于个体差异较大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在已经被小剂量试验和CT值监测激发扫描技术所替代,以使每一个被检查者都保证在最佳时相内扫描,获得更有价值的图像。
3.小剂量试验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时相扫描,不同的病人,延迟时间常常相差很多。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以,常常选择好一个层面,注射小剂量对比剂连续扫描,画出时间密度曲线,找到峰值,就能确定这个病人的最佳延迟时间。
4.CT值监测激发扫描一种软件功能,即事先设定靶血管,用CT透视模式扫描,一旦靶血管内的CT值到达设定的阈值,自动启动扫描。这样既能保证精确的延迟时间,又省略了小剂量试验的麻烦。
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护理
1.富有营养的细软饮食对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很重要。
大剂量维生素C和适量B族维生素有益于癌肿的治疗和减轻放射反应,免疫制剂不仅有益于控制癌肿还可缓解放射反应,增强体质。
2.严格控制感染不仅有益于放疗的顺利进行还可防止降低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
3.纠正贫血,提高细胞含氧量以维持肿瘤射线的敏感性。
4.适当的活动、散步、心情舒畅有益于健康的恢复。癌症患者切忌剧烈活动,避免由于血管扩张,肌肉的剧烈收缩促使肿瘤转移。
5.保护照射区皮肤,避免磨擦、曝晒,不可贴敷和涂抹任何药物。万一发生溃破应由放疗医生处理。
6.照射野标记不可洗掉,以保证每次治疗有良好的重复性。
放射治疗的种类
放射治疗可按以下方式分类:
一、外照射(Externalradiation)
(一)远距离照射
包括X线治疗、60钴治疗和电子加速器治疗。这些射线的放射源是在体外一定距离下对病变区域进行照射。
(二)近距离治疗
将密封的放射源或后装的源容器置于人体自然管腔(口腔、鼻咽腔、食管、肠道等)内或等距离均匀地植入肿瘤组织内的组织间治疗,可敷贴于病灶表面的表面治疗,均属于近距离治疗。
二、内照射(Internalradiation)
内照射是用液态放射性核素经口服或静脉注射引入患者体内,这些核素能被某些病变组织选择性吸收。如用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和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32磷治疗慢性白血病等。
影响放射效果的因素
一、恶性肿瘤
(一)影响放疗效果的因素
1.肿瘤的组织类型:判断肿瘤能否用放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一般认为起源于放射敏感组织的肿瘤对射线也敏感,如淋巴肉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来源于中等敏感组织的鳞状细胞癌属于中度敏感,腺癌则需要很大的剂量,对于大多数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单纯放疗几乎无效。
2、肿瘤的分化程度:同一类肿瘤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效果各异,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度越差,但并不意味着后果不好。因为分化差的肿瘤虽对放射敏感,但其恶性程度大,容易复发或扩散,远期效果不好。
3.肿瘤分期:早期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瘤体小、血液供应好、乏氧细胞少,肿瘤容易控制。晚期多数患者一般情况差、瘤体大,乏氧细胞多而且常出现坏死或合并感染,如已出现远处转移则愈后更差。
4.以往治疗的影响:在瘢痕的基础上生长的癌,血运差,影响放射敏感性。近期曾用过化疗,影响造血机能。不易给到足够的放疗剂量。曾用过放疗部位复发或转移来的新病灶,由于肿瘤组织结构变异和局部纤维组织增多,血液供应差,放疗效果亦差。
5.肿瘤的类型:外生型较内生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菜花型效果明显。溃疡型效果不好、浸润型更差。
6.肿瘤部位:不同部位的同类肿瘤放射治疗效果不同,这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力相关。以鳞癌为例,生长于子宫颈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直肠、膀胱;生长于食管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肺、脊髓。皆不易给到较大剂量,而生长在皮肤上的鳞癌部位表浅,易定位,影响正常组织少,易达到足够剂量,所以治疗效果满意。
7.瘤床:瘤床即包绕肿瘤生长的根部组织。瘤床组织松软者,血液供应丰富,疗效较好,如扁桃体癌。瘤床组织硬固,血液供应差,疗效差、如疤痕癌。
8.年龄:患者年龄小整个机体能力旺盛,所患的肿瘤对射线也相对敏感,但年幼者肿瘤蔓延机会多,近期疗效虽好而远期效果差。
9.营养差与贫血:这些患者对射线耐受性差,放射反应重,影响放疗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肿瘤组织由于贫血乏氧明显地影响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
10.合并感染:感染可加重局部组织乏氧程度,影响放疗效果。
11.合并症:肺、肝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甲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能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
一、曝射量(ExposureDose)
指距放射源某一距离下,放射源对该点的照射量。在测定曝射时时,用于测量的电离室周围不允许有任何产生散射线的物体。曝射量的剂量单位是伦(R),即在0.g的空气中,每产生2.04×对离子,所需的放射量就是1R.
二、吸收量(Asorbeddose)
被放射线照射的物体从射线中吸收的能量称吸收剂量。吸收剂量单位是拉德(rad)。1dar为1g受照射物质吸收尔格的辐射能量。即1rad=尔格/g=0.01kg.现在吸收剂量单位改为戈端(Gray,Gy),是由国际放射单位测定委员会(ICRU)规定的,1Gy=rad.
三、放射强度(Radioactivity)
放射强度又称为放射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放射物质锐变(衰变)的多少,不表示具体剂量。放射活度单位为贝克勒尔(Becquerel)符号Bq,表示每秒钟有一个原子蜕变。过去放射强度单位曾用居里Ci表示,1B9=2.×10-11Ci.
四、剂量率(Doserate)
距放射源某一距离处,单位时间的剂量,常以Gy/min为单位。
五、放射性能量(Energyofradiation)
指电离辐射贯穿物质的能力,用能量表示。能量单位为MV(Megavoltage)或MeV(Megaelectron-Volt)。2MeV以下X线勉强用管电压表示贯穿物质的能力,但这类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单一用管电压说明线质并不全面,通常是用半价层(HVL)来表示平均能量。
六、体内各部位剂量名称
(一)空气量(Airdose,Da)
治疗计划常以空气量做为每次治疗剂量单位设计。
(二)皮肤量(Skindose)或称表面量(Surfacedose)
被放射线照射物体表面所测得的剂量,此剂量包括原射线和组织向该测量点的反向散射线。
(三)深度量(Depthdose)和肿瘤量(Tumordose)
指放射线经过皮肤射入身体,在中心线束上某一深度处的剂量,该点的剂量包括被浅层组织吸收以外射线和周围组织对该点的散射线。若该点恰为肿瘤中心则该点剂量称为肿瘤量。
(四)射出量(Exitdose)
射线穿过身体在对侧射出口表面的剂量。若用对穿野照射,在计算表面剂量时,应把射入量和射出量相加。
版权声明:编辑:医学姐
责编:六六
素材来源:文都教育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呀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