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秋季疾病预防小知识,快get起来
2020-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当小神兽重返人群密集的校园里的时候,又恰逢夏秋之交,是各种传染病滋生的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秋季传染病”不得不防。快来跟小奇一起get这些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吧~
秋季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肺炎是近半年多以来家喻户晓的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管理。其他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还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
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外出佩戴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4.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5.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6.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
咳嗽
孩子咳嗽,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咳嗽的情况有很多种,诱发咳嗽的原因也有很多,怎样识别不同类型的咳嗽,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普通的病毒感染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一般7~14天都能够自行缓解。多喝水,好好休息,给予适当的喂养,孩子基本上在一周内都能够自行恢复。
慢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呼吸道反复感染后引起的气道损伤导致的咳嗽。持续时间是4~6周,一般不会超过2个月,如果超过2个医院检查有没有其他原因造成咳嗽。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过去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主要包括: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等。
如夜间有鼻塞(呼吸暂停综合征),鼾声过大,请及时就医。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多见于处在学龄前后的儿童,以干咳为主,夜间、清晨明显、运动后会出现咳嗽加重的情况、不伴鼻塞及流涕,建议及时治疗。
预防措施:
1.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不要让孩子和衣而睡。同时,要进行耐寒锻炼,游泳对于咳嗽患儿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
2.由于很多慢性咳嗽与过敏有关,因此咳嗽患儿不要接触过敏原,如烟雾、尘埃、宠物、花粉、冷空气、油漆及过敏性的药物、食物等。
3.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休息。睡觉时应用枕头撑起孩子的后背和头部,以防咽喉黏液滞留喉咙内。
4.如果孩子生病,最好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咽喉分泌物的产生,更容易引起咳嗽,若需要洗澡则动作要快,时间以中午为宜。
5.注意饮食调理。咳嗽时产生的急速气流会带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造成缺水,所以秋冬季节还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像感冒,起病急,发热,一般为38度左右,可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同时在1-2日后可引起手、足、口或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
3.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孩子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4.孩子的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天,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局部体征
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诺如病毒
秋季是腹泻高发季节,其中80%以上是由诺如、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学校中常见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聚集性疫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接触等途径传播,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
预防措施:
1.加强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2.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3.食品加工过程要注意生熟分开、食物及时低温妥善保存。
4.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彻底后再食用。
预防小贴士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出血热、流感、麻疹等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发生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要早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1.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
2.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
3.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保持社交距离。
4.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5.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根据气温变化适量增减衣服,以免病痛的“侵袭”。
小奇
祝各位小朋友身体健康!
吃嘛嘛香~
年学位预报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