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睡觉张口呼吸憋气打呼噜,应警惕
2021-1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腺样体肥大
儿童腺样体肥大(PAH)是耳鼻喉科、儿科的常见多发病。
中国古代医籍中没有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专门论述,类似症状散见于“鼾眠”、“窠囊”、“痰核”、“颃颡”、“鼻窒”、“乳蛾”等疾病中。
现代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专著中,借用西医病名“腺样体肥大”、“增殖体肥大”。
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鼻腔后面、咽的上面,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像半个被剥了皮的橘子,凹凸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容易存留病毒和细菌。
正常情况下,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6~7岁时发育到最大,8—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因腺样体增生肥大,导致引起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是一种病理现象。腺样体自身或鼻咽部各种急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致使腺样体产生病理性增生。例如,当儿童机体抵抗力降低,如受凉、感冒时,存在于机体内的病毒、细菌大量繁殖,乘虚而入,这时患儿就容易患急性腺样体炎,导致腺样体肥大。
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腺样体增生肥大导致鼻阻塞加重,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本病也常常有家族遗传史。
“腺样体肥大”的表现
腺样体肥大主要表现以鼻塞为主,可伴流涕、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打鼾等,还可伴有鼻炎、鼻塞、流涕、咽部不适、低热等症状。
同时,腺样体肥大常并发耳鸣、非化脓性或化脓性中耳炎等症状。(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腺样体肥大严重的并发症。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期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夜间呼吸暂停,发生严重缺氧。
患儿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导致胸廓畸形,同时造成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营养状况差,家长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情绪多变、夜惊、磨牙、盗汗、尿床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还会影响孩子面骨发育,上颌骨狭长,硬腭高拱变窄,加有精神萎靡,也就形成“腺样体面容”。
典型的腺样体面容描述:张口呼吸、上唇上翘、下颌后缩、面中部扁平和伸长,上切牙突出,牙列不齐。
如何判断是不是腺样体肥大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描述的腺样体肥大的特征,家长们可以作为判断参考:
1、大多数时候不用鼻子呼吸而是用嘴呼吸;
2、当孩子说话的时候,声音听起来“很闷”;
3、呼吸时带有杂音;
4、夜晚睡觉是打呼噜;
根据以上描述,当发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张口呼吸、憋气、睡觉打呼噜、鼻塞时应警惕腺样体肥大,同时检查小儿是否出现腺样体面容或者经常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一旦发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尽早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但是,并非所有张口呼吸都是腺样体肥大,任何导致鼻腔阻塞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张口呼吸,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肿大、鼻腔异物、过敏性鼻炎等。
治疗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对于任何情况下导致小儿张口呼吸等症状的,都应尽早进行积极治疗。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小儿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诊察和判断,包括腺样体肥大是否对孩子造成睡眠呼吸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不良、腺样体面容、扁桃体肥大等相关疾病,根据辨证决定治疗方案。针对已经出现腺样体面容的孩子,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同时,可到口腔正畸专科,纠正口腔错合畸形,进行相关功能训练,纠正口呼吸习惯。
素材提供:肖小儿传人—肖晓艳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本文编辑:尧戈
亲,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肖小儿国医馆的中医知识和文化,掌握小儿护理和喂养的正确观念与方法,请咨询中医育儿养护中心:—、—。
中医理论养育小儿,以治未病防病为主,中药与推拿食疗相结合,以期达到阴阳平衡,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让孩子们少生病。
预约挂号或登录在线商城,请扫描